Q1:本文中工程化细胞外囊泡(EEV)是如何增强靶向能力的?
A:EEV通过整合超小顺磁性纳米颗粒(USPN)来增强靶向能力。研究人员将USPN添加到hADSC(人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)培养基中,使其被细胞摄取并整合到分泌的EV中。在体外和体内实验中,通过外部磁场引导,EEV能够精准定位到脑损伤部位,显著提高了药物在损伤区域的积累效率,从而增强了治疗效果。
Q2:本文中鉴定出的miRNA如何抑制神经炎症?
A:研究人员通过高通量测序鉴定出三种miRNA(hsa-miR-21-5p、hsa-miR-29a-3p、hsa-miR-146a-5p),它们能够靶向NF-κB信号通路的关键蛋白,抑制其激活。这些miRNA通过减少促炎细胞因子(如IL-1β、IL-6、TNF-α等)的表达,降低小胶质细胞的激活水平,从而减轻神经炎症,促进神经功能恢复。
Q3:本文中使用的脑类器官模型有何作用?
A:脑类器官模型用于验证EEV在人体细胞环境中的抗炎效果。研究人员利用人类诱导多能干细胞(hiPSC)生成脑类器官,并建立LPS诱导的炎症模型。实验结果显示,EEV处理后的脑类器官中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显著降低,表明EEV具有强大的抗炎能力,为未来临床应用提供了重要的体外证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