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业资讯 | Industry Information

间充质干细胞与外泌体已被纳入国际慢性疼痛管理指南




根据《中国疼痛医学发展报告(2020)》,我国目前的慢性疼痛患者数量已超越3亿,每年新增病例在1000万到2000万之间。这一病症已成为仅次于心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的第三大健康挑战。





慢性疼痛源于神经系统的器质性病变或功能性失调,其临床表现多样,可能包括电击样疼痛、灼烧感以及肢体麻木等复杂症状。然而,现有的药物干预往往面临效果有限的问题,且无法实现根本治愈。

近期,美国疼痛与神经科学学会(ASPN)组织专家团队系统评估了再生医学在慢性疼痛领域的应用证据,制定出首部临床实践指南,标志着该领域正式进入规范化诊疗时代。它指出,对于一些特定的慢性疼痛患者,使用注射类生物制剂可能比常规治疗或安慰剂更能有效缓解疼痛、改善身体功能和生活质量。

该指南指出,对于特定类型的慢性疼痛患者,注射类生物制剂可能比常规治疗或安慰剂更能有效缓解疼痛,改善身体功能和生活质量。认定的可注射生物制剂包括:PRP(富含血小板血浆)、骨髓浓缩物、脂肪组织衍生生物制剂、间充质干细胞、细胞外基质物质以及细胞外囊泡等。


再生医学

再生医学作为一个新兴领域,利用人体自身的愈合能力来促进组织修复,缓解疼痛,并改善功能。其核心方法包括细胞治疗、基因治疗和组织工程等。


在疼痛管理领域,再生医学被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,包括肌肉骨骼疾病、神经性疼痛以及脊髓损伤等。在这一过程中,间充质干细胞发挥了重要作用。然而,随着研究的深入,一种副作用更小的“无细胞疗法——外泌体”逐渐崭露头角,正日益受到关注。



间充质干细胞疗法

间充质干细胞(MSCs)在慢性疼痛管理中的一个典型应用是治疗由骨关节炎(Osteoarthritis,OA)引起的慢性疼痛。骨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关节疾病,导致关节软骨退化、骨质增生和关节炎症,从而引发慢性疼痛和功能障碍。传统的治疗方法通常只能缓解症状,而无法从根本上修复受损的关节组织。


MSCs在骨关节炎慢性疼痛的治疗中主要发挥以下几个作用:


其一,MSCs能够分化为软骨细胞、成骨细胞等,直接参与修复受损的关节软骨;


其二,MSCs具有免疫调节和抗炎作用,能够分泌多种生物活性分子,如血管生成素、骨形态发生蛋白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等,这些分子能够抑制炎症反应,促进组织的修复与再生。



一项由东京医科大学、京都大学等多个研究团队共同开展的临床试验招募了10名慢性膝关节疼痛患者,将他们自身的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到损伤的膝关节中,以验证自体MSCs移植治疗慢性膝关节疼痛的安全性与有效性。经过5年的随访,患者膝盖半月板上的损伤愈合,疼痛显著缓解,并且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




在另一项随机对照的IIb期临床试验中,12名患者接受了关节内注射自体脂肪间充质干细胞(ADSC),与12名接受生理盐水注射的对照组患者进行了比较。结果显示,在6个月的随访中,ADSC治疗组的骨关节炎指数(WOMAC)评分显著改善,而对照组评分无明显变化。同时,磁共振成像(MRI)评估显示,ADSC治疗组在6个月时软骨缺损未见显著变化,而对照组的缺损则有所增加。



该临床研究表明,关节内注射自体间充质干细胞能够为OA患者提供令人满意的功能改善和疼痛缓解。通过这种治疗,患者不仅在疼痛缓解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,同时在关节功能的改善上也有明显提升。这为骨关节炎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选择,从根本上改善了他们的生活质量。


 
©  GENESIS STEM CELL  All Rights Reserved 领航干细胞  版权所有  苏ICP备19048569号-2